上海車展之前,曾聽說上海大眾將推出朗逸的兩廂款。事實上,大眾汽車原本就非常擅長制造兩廂車,最早是甲殼蟲,造了幾十年,換代后變成了高爾夫,再往后為了滿足美國人的需求,把高爾夫加了個尾箱,變成了捷達,也就是后來的寶來和速騰。所以,朗逸變兩廂,并沒有什么奇特的。但是,到了展館才發(fā)現(xiàn),它根本就是一輛旅行款,而不是什么兩廂。為什么要躲躲閃閃,給人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我認為,是上海大眾出于營銷的考慮。
旅行款在我國不受歡迎
1986年,廣州標致505誕生,這是一輛有著3排座位的旅行款汽車,隨后,桑塔納、賽歐、派力奧、馬自達6、凱越、駿捷的旅行款接踵而至,雖然前后相差20余載,但命運完全相同,均未能取得滿意的業(yè)績。去過德國的人都知道,那里最常見的車型,是旅行款。旅行款在我國被冷落的深層原因,其實是文化的差異。
每個市場暢銷何種車型,從表層看,取決于經(jīng)濟水準、居住特點和城市布局。比如,南歐的經(jīng)濟水平較低,微型車最受歡迎。比如菲亞特,幾十年來,它始終以制造廉價的微型車、小型車為主,最高檔次的產(chǎn)品是2.0排量的科羅瑪。美國地域遼闊,油價低廉,大排量、高身材的汽車最受歡迎,而且,那里的人們善于根據(jù)需求創(chuàng)造新物種,SUV車、MPV車均誕生在克萊斯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旅行款被冷落的主因是文化
首先是汽車觀念問題。汽車在我國被視為身份的象征,其基本屬性——交通工具被廣泛忽視,追求實用的風(fēng)氣并未普及。就拿旅行款來說,它的核心價值是在舒適、速度、操控的前提下,追求汽車的實用性,提高汽車的適用范圍。但在我國,絕大多數(shù)汽車消費者選擇汽車時,尚停留在選擇品牌、動力的層面,還沒有進化到根據(jù)需求選擇汽車的層面。或者說,人們在選擇汽車時,根本沒有想過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此次是旅行觀念的問題。旅行在我國始終沒能成為民眾生活中的常態(tài)。在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里,我們的旅行僅限于目的地有親朋好友。不善旅行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比如,早在古埃及、古羅馬時代,就存在著游學(xué)的傳統(tǒng)。文藝復(fù)興運動以后,西方人創(chuàng)造了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輝煌,好望角、新大陸,就連我們家門口的樓蘭和羅布泊,也都是被西方冒險家首先探知。而我國5000年的歷史滄桑,僅僅出現(xiàn)了玄奘、李白和徐霞客等寥寥幾位旅行家。
就拿長途駕駛來說,我連續(xù)幾次到上??窜囌苟际菑谋本╅_車來的,僅僅1200公里,朝發(fā)夕至,很輕松就到了,可此舉經(jīng)常被質(zhì)疑:多累呀。事實上,卡爾·奔馳先生剛剛發(fā)明了汽車,卡爾的夫人就駕駛著它,遠行了100多公里。我認識一位在汽車媒體工作8年有余的男生,雖然他的工作是試駕新車,但最長的駕駛里程僅為200公里。再往遠了走走如何?他說:太遠了,怕出事,再說也太累。
由于匱乏對汽車屬性的認知,匱乏旅行的觀念,再加上生活方式的差異,諸多元素湊在一起,是旅行款汽車在我國被冷落的原因。
不過,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此唏噓。因為,這并不是是非之爭。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旅行款所帶來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為西歐人所青睞,其它各國民眾不一定必須仿效。事實上,東歐、南歐、北美以及亞洲市場,對旅行款的態(tài)度普遍不如西歐火熱。因為,各國消費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會有不同的選擇。何況,旅行款也并非十全十美,它有舒適和操控的優(yōu)勢,但也有通過能力不如SUV,空間不如MPV的缺憾。
猶抱琵琶半遮面
上海大眾在車展期間發(fā)布朗行時說,這是一款兩廂版的朗逸車型,動力系統(tǒng)與朗逸相同,預(yù)計將于今年6月上市銷售。
眾所周知,朗逸雖然采用的是歷史悠久的大眾PQ34平臺技術(shù),第四代高爾夫就誕生于這個平臺(眼下市場上賣的是第六代高爾夫),但是,由于造型和配置都很符合民眾的需求,因而銷量很出色。廠家為了擴大戰(zhàn)果,推出更多的車型,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歐洲,絕大多數(shù)車型同時具備兩廂、三廂、旅行款、敞篷款。也許是擔心冠以“旅行款”的名稱,會重蹈505之流的覆轍,故而標榜為“兩廂”。
上海大眾的營銷功夫確實一流。就拿前不久上市的桑塔納來說,明明是一款本土車型,可發(fā)布會卻舍近求遠,搬到德國去開。以便讓人們產(chǎn)生一種錯覺。
如果朗行獲得成功,以后中國旅行款轎車全改名叫“兩廂”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