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啥時候有希望
之所以長嘆,是因為,我忽然想到“官本位”這個詞。按照標準解讀,“官本位”是以官為本、以官為貴、以官為尊為主要內容的價值觀。沒有經歷過民主時代的中國(原始社會不算),由于長期經歷的,都是專制文化,從而使得“官本位”深入人心。當上官的,會在保住官位的前提下,想法設法往上鉆;沒當上官的,會千方百計讓自己躋身于官場之列。
古代,每逢科舉開考,成千上萬的學子,甘愿忍受種種折磨,為的就是考取功名,出人頭地。即使在沒有科舉的年代,照樣出現(xiàn)過懸梁刺股的故事,其中,那個刺股的故事結尾,蘇秦手握六國相印,好不威風,可實際上,這個故事表現(xiàn)出的,是一顆苦心鉆營的利祿之心。
現(xiàn)代,每逢公務員考試,總能在媒體上,讀到成千上萬的人們,爭奪幾十個公務員席位的新聞。
從古到今,當官為什么如此備受青睞?原因很簡單,有利益,而且是巨大的利益在誘惑。曾有位官員表白,我的薪水只有**元,立即有人回應,把你的職務讓給我,一分錢薪水不給,我也干。原因嘛,不用說,大家都懂。
想改嗎?有點兒難。這是一種文化,傳承千年之久的文化。我們這個民族,就是喜歡把官員放在第一位,而那些真正對人類有貢獻的人們——科學家、醫(yī)學家、工程師,往往被忽視。
在張衡的墓碑上(下圖左),尚書的頭銜被置于上首,在當地,您問張衡墓在哪,很有可能得到的是疑惑,您若問尚書墳在哪,立即會有人指給你。可事實上,張衡是否出任過尚書,尚有疑問。
在張仲景的墓碑上(下圖右),太守的頭銜置于醫(yī)圣之上,太守擱在今天,充其量是個地級市的市長,而一位名醫(yī)的價值,遠遠大于一個市長,這是毋庸置疑的,畢竟,能當市長的人多的是,可能當名醫(yī)的人,寥寥無幾。
這兩塊墓碑,就是“官本位”思想的具體表現(xiàn)。
而他們二位身后的紀念物,遠遠比不上諸葛亮,雖然他們的貢獻,遠遠大于諸葛亮。有人說,幸虧他們二人做過官,否則的話,連墓碑都有可能保存不到今朝。
唐師曾先生在《我在美國當農民》一書中寫道:環(huán)顧四周,機場不大但古樸可愛,原色木板墻上掛著闊不盈尺的小鏡框,里面發(fā)黃的黑白照片都是為本地做出過各類貢獻的普通人。從農夫、醫(yī)生、教師、神父到看林人,惟獨沒有權傾一時的政客、翻天覆地的革命家和殺人如麻的將軍……我想我那一生得過五屆全美農學獎的二伯百年之后也一定會躋身其間,群星薈萃。
什么時候,中國的科學家、醫(yī)學家和工程師們,墓碑上不再有行政頭銜;什么時候,中國各地的簡要介紹里,不再把政客放在第一位;什么時候,中國的公務員考試報名處前,不再有長龍一樣的報考隊伍。中國就有希望了。
古代的市政府
穿越南陽市區(qū)時,見到南陽府的指示牌,一打聽,得知這是新開放的一處歷史古跡。正好是順路,于是看了看。其實,古代的中國,每個城市都有府,它們是縣令、知府等地方官員辦公、居住的地方。這些年,保存較好的府署,陸續(xù)都變成旅游景點開放了。南陽府正是如此,門票40元。
眼下,各地的縣衙開放了不少,比如,山西平遙縣衙、河南葉縣縣衙、江西浮梁縣衙、山東即墨縣衙,等等。
甭管是縣令的縣衙,還是知府的府衙,規(guī)制都差不多,第一個建筑是大門,第二個建筑是儀門,接著就該是大堂了,這是官員公開處理政務的場所。也就是電視劇里喊的:升——堂——。
縣衙、府衙的大堂兩側,有兩個附屬的院落,里面全是政府機構,東邊的各個機構,相當于現(xiàn)在市政府里的各個辦公室以及所屬各局,比如稅務局;西邊的各個機構,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公安局、看守所、檢察院、司機班和總務科。
大堂后面,是二堂和三堂,此外還有書房、內宅和花園,這些房屋,有的是官員的小客廳,有的是辦公室,有的是小會議室,內宅則是官員一家人的居所。
也就是說,一個大院子,把整個市政府連同市長一家老小都囊括其中,土地利用率極高,辦事效率估計也比較高,因為都在一個院子里,各個單位之間的距離,也就是對門或左右鄰居的距離,相互聯(lián)系根本無須乘車外出,既節(jié)省時間,又節(jié)省交通成本。
中國古代各地政府都是這樣的,我覺得挺先進,不知道從什么開始改成現(xiàn)在這樣了,不好。如果可能,最好還是能改回去。這樣一來,大街上就不會有那么多公務車跑來跑去,能讓公務員們節(jié)省很多時間,如果沒別的事好做,打打麻將也好呀,起碼把路上的堵塞緩解了。
中國人民擁有無上的自由
每逢看到有人批評政府管理太嚴,中國公民不像西方國家公民那樣自由,我就有些疑惑,因為,在各個城鎮(zhèn)里,我總能見到,大家可以隨心所欲,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完全不用顧忌他人,更不用顧忌交通法,這個現(xiàn)象說明,中國公民擁有無上的自由。
從臥龍崗出來,正值中午時分,大街上熙熙攘攘,我駕車走在街上,從前后左右的任何一個方向,都有可能隨時竄出一輛摩托車或電動自行車,冷不丁還真把人嚇一跳。在一所學校前,正好遇到放學,同學們高聲談笑著,在滾滾車流中穿行,看上去年紀不大的孩子們,居然面不改色,鎮(zhèn)定自如,令我大為震驚。我從內心里佩服他們的英勇。如果有一天外敵入侵,國家的存亡,就全靠這些勇士了。
其實這種現(xiàn)象,不光是南陽,全國隨處可見,非常普及,類似情形在這一路上,絕對屢見不鮮,在云南時,有一次過馬路,駐足20分鐘愣是沒過去,可身旁的一對小女生,不僅早就過去了,而且已經在對面吃完一碗餌絲,又走了回來。
看來,我真是貪生怕死。
日常生活的物價還可以
大概是在2011年,溫家寶先生到北航視察,在食堂詢問飯菜價格,學生回答:一個雞蛋、一個雞蛋餅、一塊腐乳,再加上5個包子,一碗粥,一共花了4元錢。消息傳出,網上有人不信:不可能這么便宜。
當時我家就住在北航,每天的早餐就在食堂吃,但我從沒有花過4塊錢,對我來說,2元錢足夠了。
習主席在慶豐包子鋪吃了頓飯,花了21塊錢,有網友驚訝,這么便宜?出北航沿學院路往北走,也有家慶豐,我們偶爾去,每次都是2兩包子,1碗粥,10塊錢搞定。
從上面這兩件事可以看出,雖然房屋價格直沖云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物價其實還算可以,除非您非得去洲際酒店吃包子,非得去國貿三期頂層喝咖啡,否則的話,幾塊錢,十幾塊錢,能辦很多事。這還是在北京,流動人口太多,難免哄抬物價,如果是在中小型城市里,相對更好一些,這不,在南陽市中心的一家小館,一個小份的煲湯,標價6塊錢。
說是小份,但端上來一看,真不小,而且里面的“料”很足,再來碗米飯,我一個人全吃下去,就已經很飽了。這頓飯花了8塊錢。
咱們的收入與物價相比,確實不盡人意,但如果會精打細算,會把錢化得恰到好處,知道應該在什么地方花錢最劃算,您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物價,還算說的過去,不像傳說的那么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