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滇緬公路行走
從昆明到大理有高速公路,目前,前往滇西的高速路,已經修到了距離龍陵26公里的地方,去騰沖的話,中間只有一段十幾公里的路尚未修通高速。雖然如此便利,但我還是決定沿著滇緬公路走,因為,我想腳踏實地的沿著遠征軍的腳步,一步步走到1944年勝利會師的附近(真正的會師地在緬甸,得出境才行)。
我對這個設計很得意,因為這才叫貨真價實的重走遠征軍之路。
滇緬公路的有些路段,已經被改成了320國道。一路上,經常能見到G56高速公路(下圖),正是因為它的存在,320國道的很多路段上,車輛稀少,一天下來,平均時速是40公里,比高速公路慢一半。
雖然慢,但很有樂趣。此前曾說過,走高速公路有種坐飛機的感覺,能看見,但存在距離,看不真切,走在這樣的路上,與沿途所有的東西,似乎都是零距離的,感受很充分,也很真實。
走著走著,忽然有一段路沒有柏油,而是石頭。我立刻激動起來,這就是在書上看過無數次的彈石路(亦寫作搪石路)。據說,這種路起源于古羅馬時代,中世紀時,在西歐各個城市很常見,后來傳到了上海,首先在東部沿海一帶的城市傳播,由于1938年修筑滇緬公路時的技術人員,幾乎全部來自江浙地區(qū),這種鋪路技術由此傳入滇西。事實上,直到現在,彈石路作為一種施工簡單、造價低廉、性能可靠的路面,依舊在一些路段的施工中使用。
這一路上,陸陸續(xù)續(xù)見到了一些彈石路,但里程都不太長。事后回憶,最長的路段,應該是松山腳下的路段,大約有20多公里,據說是特意保存下來的。開車走在這種路面上,雖然噪音加大,但顛簸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可以以60公里的時速行駛。
云南最早是個縣
從昆明算起,沿320國道走了325公里之后,來到一個叫云南驛的地方。如果要了解云南,必須從這里開始,因為,這里才是真正的云南。
在西漢元封2年(前109年),漢武帝派遣軍隊進攻云南,戰(zhàn)爭獲勝后,在大理地區(qū)設置了益州郡,下設28個縣,因“彩云南現,縣在云之南”,從而將這里命名為云南縣,縣城所在地,就是今天的云南驛。到了元朝,才于1276年建立了云南行省,從此開始,云南從一個縣名,變成了省名。但此時,云南縣依舊存在。
到了明代,云南縣城遷往今天的祥云縣城(到了1918年,為了不與省名重迭,云南縣才更名為祥云縣)。從此,這里變成了一個驛站,起名云南驛。
云南地處云貴高原,山多是必然的,可祥云縣這一帶是個巨大的山間平地,在云南稱為壩子。據說云南有1442個面積大于或等于1平方公里的壩子,其中,排名在第一位的是昆明壩子,其次是陸良壩子、大理壩子、蒙自壩子、昭魯壩子、曲靖壩子、嵩明壩子和祥云壩子。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把滇池面積刨除,昆明壩子就該位居第二,陸良壩子才是第一名,因為陸良壩子的面積是771平方公里,土地面積比昆明壩子大了8平方公里。祥云壩子的面積是398.8平方公里,海拔1965米。
在320國道南側50米處,是云南驛老街的入口處,作為一個古鎮(zhèn),作為一條古驛道,這里非常值得走一走,與有些古鎮(zhèn)不同,它不要門票。
這條古老的街道大約有1000米長,走在街上,會有時光倒流的感覺,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的明與清,仿佛聽到了馬幫商隊的鈴鐺聲。
我沿著老街走了一個來回,遇到的人不多,雖然街南2公里就是車流不息的高速公路,雖然街北百米就是320國道,但街上顯得分外寧靜。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里太安靜了,太冷清了,不好,不如昆明熱鬧,不如北京繁華。事實確實如此,但說到好不好,就是仁者見仁的事了。一般來說,人們總喜歡把另一種生活方式當成理想去追求,就如同楊絳先生總結的:“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城里的人想沖出去,婚姻也罷,生活也罷,人生大抵如此。”
有不少人都以為北京遍地是黃金,愿意到北京謀求發(fā)展,可有些實在忍受不了嘈雜與污濁的北京人,收拾好家當,搬遷到某個淡雅的村落,過起了隱居式的生活?,F在的情況就是這樣,要么忍受嘈雜、追求金錢,要么以寡欲待世,把快樂心情置于物質追求之上。
也許您會質疑,北京有你說的那么恐怖嗎?當我寫到這里時,電視里傳來消息,今天北京PM2.5再次爆表,濃度最高值達623微克/立方米,據說日本的PM2.5達到70微克/立方米,就會要求大家盡量少外出。望著窗外渾濁的天空,我的腦海浮現出中國許多山間小鎮(zhèn)的藍天與白云。
在這樣的小鎮(zhèn),沒有鋼筋水泥所組成的叢林,有的只是一種特有的清幽。
鎮(zhèn)上有2個展覽館,一個是講述滇西抗戰(zhàn)的,一個是講述馬幫古道的。但不知為什么,都沒有開門。
實際上,在抗戰(zhàn)時期,云南驛非常熱鬧,因為,鎮(zhèn)外便是一個很大的機場,飛行在駝峰航線的一部分運輸機,在此降落,鎮(zhèn)上駐扎著許多中國軍人與美國軍人,據說,當時這條街上,開設著許多中、西餐廳和咖啡館。